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 > 按栏目阅读 > 热门文章

文章搜索

关键字:
总期号:
期  次:
 
微博
微信
热门文章
机器人“中国制造”终结者?
作者:  发布日期:2012-11-29  点击数:11908 次
 

 

 
    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工业化初期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的场景。但在今天,卓别林式的黑色悲喜剧仍普遍存在,譬如在中国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
比起剧中主角的神经错乱,富士康生产线上的“90后”员工更为极端——不堪压力,就跳楼!近日发生的集体斗殴“丑剧”,亦反映出富士康的超级劳动密集经营模式遇到了极大挑战。
面对着实恐怖的百万众生,老板郭台铭苦寻良方。
2011年8月,在跳楼事件一年多之后,郭台铭豪情万丈地公布了“百万机器人计划”,称此计划为解决“每天管理百万名员工的头痛问题”,同时也“让员工解放出来”。从今年开始,富士康更将此计划付诸实施,将机器人项目“试验田”落户到了晋城,并已投入生产。
庞大的“百万机器人计划”,看来不是吓唬人,是玩真的。但是,真有必要吗?
当然!
机器人有多火?就连比尔·盖茨也表示,如果他现在是20岁的话,肯定会选择机器人作为创业首选目标。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公开宣称将启动大规模机器人计划,把高端制造的阵地夺回本土去。
要知道,今天活跃在各行各业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已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手,而是形象各异的智能化帮手。不但效率高于人工,而且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其智能化程度已达到能“团队协作”,通过数据上传下达、远程监控相互协调的程度。技术的突破,直接为机器人的智商和舞台带来了无限可能。显然,机器人正为新工业时代的自动化生产注入新鲜的动力。
如果美国工厂在热火朝天地搞高端制造,那“中国制造”做什么?
对中国来说,机器人替代人工,同样是产业升级的趋势。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高端制造业即机器人+智能制造已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但是,对2008年以来落入低谷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机器人会成为救星吗?倘若美国抢先一步,“中国制造”的时代会就此终结吗?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机器人会抢走人的饭碗吗?它的大规模应用,在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升质量稳定性,为企业注入一针强力的兴奋剂的同时,会不会也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和隐忧?机器人时代将对企业用工、员工结构、培训体制、管理流程造成怎样的冲击?

当对手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时,企业家对趋势必须做出预判;当管理对象发生质的变化时,管理者必须对思维做出改变。管理(朱 丽)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杂志在线

202004 202004 总期号:
出版日期:
第二十八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舍得酒业 | 新浪财经 | 和讯 | 中华英才网 | 每日经济新闻 | 价值中国网 | 人力资源咨询 | 豆丁网 | 第一赢销网 | 人力资源软件 | 天强管理顾问 | 克劳士比中国学院 | 国际人力资本网 | 寰通科技 | 泛联供应链 | 赛迪网情报中心 |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 3SEE市场研究信息网 | 匡时国际 | 企业网景 | 策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