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注定是今后历史专业学生要深入研究的一年……甚至,还得有考古专业。
多年后,人们回忆起来,或许是以下一副场景:一位大妈,在遮天蔽日的雾霾下,摸着“白”来到一家银行,要求将自己放了几年的定期存款提前取出,破天荒地买了这家银行年化收益率高达6%的理财产品,她知道,银行最近在闹“饥荒”——但银行也会缺钱,她是在当年方才头一次听说。
大妈不知道,同是在那一年,一位自称赚钱没意思,要玩就要颠覆整个行业才有意思的——声称要退休半天开始玩大手笔——还不到50岁的“小马哥”,“发明”了一个叫余额宝的东东,这个东东的年化收益率在圣诞节的第二天,已经突破了6%,并且“节节高升”,到了12月30号,创纪录地接近6.6%,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事情。
资本永远是趋利的,从6月份上线到突破千亿,余额宝只用了5个月时间。余额宝让银行存款大量流失,10月份,这个数据是减少了8967 亿元。
国人擅于模仿,就像模仿《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一样,现金宝、活期宝、收益宝……琳琅满目的各种“宝”产品开始让人眼花缭乱。(详见专题《谁先开张:苏宁银行、腾讯银行、阿里银行……》)BAT中的另两位,早已坐不住了,腾讯据说正在设计一个与余额宝类似的基金平台,百度则早已推出了它的理财产品“百发”。
宏观政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妈在抢购黄金之余,还能买到这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始于钱荒,说起钱荒这个横空出世的名词,则不得不对一个叫“上下限”的定义进行一番“名词解释”。
新一届政府吸取了几年前恶补身体的教训,“取缔”了一感冒就输液的做法,想让身体在小病小痛中自我恢复元气,依靠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已成为过去时,用放松货币进行短期刺激似乎也不在决策者的考虑之列。“放”的策略带来了“忍”的需求,面对持续疲弱的经济数据,放弃短期刺激意味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经济增速的下行。
但这个下行的限度是GDP增长应不低于7.5%,上面的限度则是CPI涨幅应不超3.5%。在这个区间之内,经济只要平稳运行,“央妈”不会再多发零花钱让你们打着买作业本的旗号去买了游戏币。
有学者说,不是泡沫破灭了会带来危机,制造泡沫的时候也会有危机,被认为像啤酒一样、有点泡沫很健康的房地产业,“国家2国家”的地方债,已经掘取了其他产业的资金,钱荒其实就是一种危机。
对此,我们当时就认为,钱荒本来的“目的”是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小企业,如果钱荒让中小企业不是更加容易获得资金,而是更难获得资金,甚至是获得更高成本的资金。那么,钱荒这剂良药将不会让经济“强身健体”,反而会发挥其“是药三分毒”的毒性。(详见专题《聚焦钱荒:货币大旱后有无“大灾”》)
这一年,同时还有很多闹剧:一位操盘手因为精神压力过大经常骂人所以中指长太长,不小心按错了键盘,造成“乌龙指”——证明用70亿资金,就可以让上证指数瞬间飙升100点,让70多个股票封涨停板,堪称经典实验;
一项上世纪就立法,至今快20年的20%个人所得税政策,居然让人们在那春暖花开之际,趋之若鹜般地挤进了冷清近两年的楼市,想买的提前了,不想买的也挤破头皮买了,假离婚行不通了,假结婚却有了空子,一段时间内房管局和民政局成了最忙的部门。以前直接拉黑的房产销售和中介电话,竟然成了不好打通的热线,以前打个98折还嫌不送车位的观望人群,居然为了能在1:5的“摇号”中中签,想尽办法动用关系甚至不惜给销售回扣……这一回,调控不但成了“空调”,而且成了促销。
纵观2013,确实有太多会留在记忆深处。回味的同时,未来何尝不值得期待,中国这几十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今年开始将尤甚,所以带给国人的,必然会有不断的惊喜。
通过总结和梳理中外管理网站文章点击率、分析全年经济形势、参考搜索引擎高频词,中外管理网站将2013年中国经济凝练在10个新热词汇之中,其中“钱荒”、“大妈”、“乌龙指”、“各种”宝 、“上下限”属于横空出世的全新词汇,从中,或可管窥2013年中国经济之变化。负面清单、比特币、20%个税、“双反”、4G、则属于老词新热或舶来品,或可注解2013年中国经济之升级。
详细报道见中外管理新媒体年终盘点:《十大经济热词看“穿”2013》
http://www.zwgl.com.cn/cn/Topics.asp?id=9139
来源:中外管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