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文|本刊特派美国记者 牧笛
责编|胸怀天下
巴菲特的饮食习惯,不正是他投资性格的体现:一种韧性,一种坚守的定力。
在路上,聆听、感悟、欣赏、沟通,成为我们此行的主旋律。中外管理杂志带领36位企业家,一起聆听股神巴菲特关于行业、公司股票、投资理财的丰厚经验,一起感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如何管理自己的事业和财富,学习他判断价值机遇及应对股东收益危机。
我们也听到,他那有趣却也有点“保守和固执”的可乐加薯条的生活观,如他说的“我愿意从可乐中摄入1.2盎司的糖,因此感到开心。1982年开始我就一直沿用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看到了,他那套已经住了53年的私邸,和已经呆了50年的办公大楼。因为:“每天我的车会自动行驶载我上班下班。可是如果我要它载我去别的地方,它坚决不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巴菲特的宅邸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巴菲特的办公室
在奥马哈的最后一个夜晚,参加《中外管理》2017巴菲特股东大会暨投资美国深度考察之旅的企业家们一起品尝巴菲特最爱的牛排,一起畅饮当地的啤酒,为在奥马哈小镇的“朝圣之旅”的满满收获而干杯。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巴菲特最喜欢的牛排店吃牛排
牛排晚宴后,《中外管理》记者使用Uber回到酒店,司机是位本地的年轻居民,他半开玩笑的说,其实在奥马哈,比这家Gorat's(牛排馆名字)好吃的牛排馆多的是,可不知道为什么巴菲特老爷子就是独爱这一口儿。
忽然想到,巴菲特这股子钟爱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爱抄低价不会冒进的投资习惯,是不是也多少与他这股“传统和保守”劲儿有关系?这么看来,或许如果巴菲特生来是“老北京”,他一定疯狂会爱上豆汁儿、焦圈儿和炒肝。
巴菲特的饮食习惯,不正是他投资性格的体现:一种韧性,一种坚守的定力。
在奥马哈,72小时的行程匆匆,我们即将赶赴下一个目的地。凌晨四点钟,大家乘车从奥马哈的入驻酒店出发开往机场,去下一站目的地代顿。来到美国,没有先见到科比口中的“凌晨四点钟纽约的样子”,却先见识了“凌晨四点钟的奥马哈”,股神的故乡,值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凌晨四点钟的奥马哈,再见了美丽的奥马哈,再见了巴菲特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代顿,接机的导游说,这是一个游客很少会选择参观游玩的小城市,隶属于俄亥俄州。对我们来说,虽然它曾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的故乡,也是美国职棒大联盟名人堂球星迈克·施密特(Mike Schmidt)的出生地,不过,大家此行却奔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参观和学习福耀玻璃美国工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国近几年的出海投资风潮中,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公司屈指可数,福耀玻璃却能够依靠卓越经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2016年10月,由福耀玻璃投资的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汽车玻璃工厂正式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
俄亥俄州州长John Kasich对福耀玻璃的评价是这样的:我们见证到一个被长期废弃闲置的工厂的崭新变革,福耀玻璃是我们的朋友,曹德旺也是我个人很好的朋友。
州长所说的“废弃工厂”,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干净、明亮、现代化的工厂车间和办公区域。事实上,福耀玻璃在2014年4月份从房东手里接过这片厂址时,这里就是一片漆黑、杂乱不堪的窘态,现在却完全变了模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巨大、先进、有序的新车间
福耀集团副总孙依群和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经理刘道川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大家,向我们讲述了一家优秀的中国企业,如何在美国建成最高端的工厂,如何像“老美”一样思维?对于想在美国开篇布局的企业,孙总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首先要懂得,尊重是赚来的!要想做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必须要懂得尊重当地文化,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去工作、去管理、去和本土员工沟通。其次,是懂得感恩。懂得双方文化的底线,哪怕细致到“公开场合不能打瞌睡,公众区域不能剪指甲”这样不能再细的细节;同时还要做好调研,做好可行性报告。这些如果你做不到,而是只有钱、甚至哪怕你有精湛的技术,一样会被老美说“NO!”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参观福耀玻璃的展厅,福耀集团副总孙依群介绍福耀美国
从下午两点到傍晚六点,四个小时的参观和圆桌交流(中外管理杂志后续会做详细报道),随行企业家们兴致勃勃地提问,中间大家边吃披萨边交流,这种方式很美式!
结束时,福耀集团副总孙依群和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经理刘道川挥手向大家送行,哈尔滨恒元信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付耀鹏不禁感叹了一句:“听他们讲福耀的故事,自己怎么就那么亢奋,时间过的那么快呢!”
交流会上,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说,在奥马哈,我们倾听巴菲特和芒格连续6个小时的传经,在代顿,我们聆听福耀玻璃美国高管连续四小时的授道。的确,在所有值得被尊重和被学习的人、事、物面前,时间总是会那么充实、有意义。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