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 观察家

文章搜索

关键字:
总期号:
期  次:
 
微博
微信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了吗?
作者:赵 晓  发布日期:2014-11-10  点击数:2323 次

  仍在下行、尚未见底的中国经济现状,肯定不会是所谓的“新常态”。中国梦能否实现,已到了关键的时候。

  最近一段时期,“新常态”成了非常热门的词汇,但可惜的是,“新常态”并非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当前中国经济仍在下行,尚未见底!仍在下行、尚未见底的中国经济现状,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增长型态,当然也就更不会是所谓的“新常态”。

  让现实“照进”梦想

  从8月情况看,房地产、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三大投资领域均处于下滑未止的状态。2013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9.8%,预计2014年也就增长11.1%,而2015年将跌入个位数增长。楼市仍在继续变冷,楼市不见底,中国经济就不能轻言见底,中国经济也就不可能进入新常态!

  8月份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也还在持续下滑,显示出中国经济事实上已处于某种通货紧缩的状态。通缩的状态不能说是正常的“新常态”。

  这一轮我们敢让经济下滑,是因为对就业的信心。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已越过高峰,我们因此不用太担心增长下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但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持平于8月的48.2%,同期汇丰PMI中的就业指数也仅为 47.5%,两者均在萧条线以下,共同反映出当前制造业的用工规模仍在持续收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现状。可以说,经济跌到这个地步,就连劳动力市场也变了颜色。劳动力市场萧条的状态肯定不是经济“新常态”。

  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在2014年是7.6%,在2015年和2016年是7.5%,但在最新的东亚太平洋经济更新报告中说,中国的增长在2014年将放缓到7.4%,2015年将放缓到7.2%,2016年将放缓到7.1%。一路向下的中国经济能说是一个“新常态”吗?当然不能。

  中国经济已重返“2008”

  如果说以往的增长下滑,多是因为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的话,那么这一次,在外部经济正向好的情况下,我们遭受的却是与“非典”冲击相当的一次内部冲击。所不同的是,“非典”是偶发因素,而这次变化却是必然。

  为什么说是必然?在以前的专栏文章中,笔者曾经指出,中国经济当前不仅面临着人口红利、出口红利以及楼市红利这“三大增长发动机”的熄火,还面临着外部美元指数上升所引发的周期性风险,以及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风险和制度性风险这“三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夜之间又回到了2008年!因为所有2008年的深层次问题现在全部浮出水面。不仅如此,我们还面临着比2008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为债务风险和经济效率下滑,宏观刺激的空间事实已被封死,我们再也不可能上演“4万亿”的神话了。

  中国梦到了关键时刻

  所以,“新常态”的憧憬固然很好,但现实却是艰难的。我们必须打造新的制度平台、塑造新的增长机制,寻找到新的增长力量和增长点,才真正有可能迎来“新常态”。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自己向胜利走过去。这就需要“强改革”,而刺激顶多只能是“微刺激”。

  但改革的效果,目前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从企业类型来看,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中大型企业PMI在景气线以上小幅回升,中型企业PMI则重新回升至景气线,唯有小型企业的PMI在景气线下继续下滑,可见此轮稳增长中推出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改革措施迄今仍未显成效。除此之外,我们在自贸区、减政放权、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上也是这样,更不要说全面改革的效果了。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真实现状。

  而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未来10年,中国25-35岁人口占比将从15%下降至9%,相反,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从13%大幅增长至30%。我们若不能在未来10年内,迈向高等收入国家,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未富先老,我们也就永远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了。记住: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寥寥。

  中国梦能否实现,已到了关键的时候。让我们为中国祷告:愿尽快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的决定,真正将中国经济推入“新常态”!

  责任编辑:马小琳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杂志在线

202004 202004 总期号:
出版日期:
第二十八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舍得酒业 | 新浪财经 | 和讯 | 中华英才网 | 每日经济新闻 | 价值中国网 | 人力资源咨询 | 豆丁网 | 第一赢销网 | 人力资源软件 | 天强管理顾问 | 克劳士比中国学院 | 国际人力资本网 | 寰通科技 | 泛联供应链 | 赛迪网情报中心 |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 3SEE市场研究信息网 | 匡时国际 | 企业网景 | 策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