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批评或许就是对中国继续发展最大的帮助。
不必悲观
从2012年到目前,中国经济的下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各种说法不断冒出来,其中“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次甚嚣尘上,以至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夏季会议上都不得不作出某种回应。
说实在的,我是不相信“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总共出现过三次比较集中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分别是1989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但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其结果正如某海外媒体所指出的那样:1978年到2013年期间,中国的GDP增长了155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争取很快坐上头号交椅。
针对于当前的经济下滑,我一再在各种场合指出,由于中国拥有4万亿美元之巨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20年、中国改革总是在增长下滑时倒逼发生,进而带来一轮又一轮增长周期,这三点决定了中国经济在告别了超高增速后,继续以较快速度前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我并不认为,指称中国经济或者中国楼市将崩溃的人就是“阴谋论者”。事实上按美国人的观点“批评就是爱国”(旅美学者杨恒均曾撰文专述之),最大的批评或许就是对中国继续发展最大的帮助。从积极的态度看“中国经济崩溃论”,甚至可以认为,要不是这些批评中国经济的意见,要不是“忧患意识”,中国的增长一定不会这么快。
不容乐观
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恰恰就是,中国人在信心增长的同时,骄傲、自大的情绪也在增长。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我们陶醉于7.5%的“底线增长”,陶醉于全球经济总量桂冠在望的前景,并自信“北京共识”优于“华盛顿共识”,“中国道路”优于“西方道路”时,我们事实上或许已在自掘“后发劣势”和“中等收入”的陷阱了。这,是前进动力的烂掉。
也就是说,我们也许不会立即“垮掉”,但“烂掉”的危险却与日俱增。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快,因为官员可以在做大蛋糕的时候自己也多捞(经济学上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点儿,而如今以行政威力施行的反腐会不会使得官员“不作为”进而带来经济下滑呢?这不是不可能的。官员捞不到钱,他们会乐意看到百姓赚大钱吗?除非权力民有、民享、民治,否则答案是不容乐观的。这,是增长动力的烂掉。
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则需要借助于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轮高速增长都是改革所带来的,但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改革进程却并不顺利。自贸区改革好像一个早产儿,取消行政干预的改革按计划进程过半,效果却平平;金融改革带来了利率攀升,18届三中全会的宏伟改革目标落实起来也不太乐观。如此,我们看到了更严重的体制上的烂掉——改革的拦阻早已不止于经济层面,但积重难返,困难重重。
当前,反腐败进展很大,但是,官员的权力腐败只是表象,更深的层面以及更加根本的层面是道德层面的溃败。这是另一种烂掉,一个心灵腐蚀的民族最容易出现的是移民、盗版、腐败、破坏、掠夺等急功近利的行为,很难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继续往前推进。
如不希望中国经济垮掉、烂掉,我们只有一条路:重生。
全世界有100个中等收入国家,但只有13个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往的制度平台、动力系统和发展战略支撑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但无法支撑我们走向高收入及现代国家之更加光明的未来。唯有重生,才有出路。
鹰的重生,是拔掉自己的羽毛和喙爪,在鲜血淋漓和痛苦虚弱中重生。盼望我们的国家能重生并如鹰展翅上腾!
责任编辑:马小琳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