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字,2020年时哪怕落实一半,中国都有希望!
改革的当口
潘石屹在微博上说,对全会的《决定》,他只能学习和领会,不敢说解读。一个大土豪尚且如此,笔者一介公民和学者岂敢造次?那就谈谈自己的读与感好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于以往的三中全会,更让我格外牵挂。何以如此?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经济已进入下行的年代,前边有“中等收入陷阱”在阴险地等着;社会也进入震荡的年代,贫富分化、阶层矛盾加剧、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政府也进入风险管控的年代,无论政治、社会还是经济,都不再像以前哪样左右逢源,而必须殚精竭力,方能引领大船安然前行。未来10年是中国的关键10年,将决定中国的未来以及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崛起能否继续顺利进行,三中全会是关键。
那么,三中全会究竟在出什么招呢?
改革的干货
2013年11月9日,会议在非常秘密的状态下召开,这更招来外界议论纷纷。12日,央视播发三中全会的公报时,我正在吃晚饭,立即放下饭碗,认真听讲。但事先公众所期待的取消劳教、单独二胎、金改等改革信息全都没听到,国企改革也看不到希望,重磅进入眼中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这给人的联想很不好,感觉全会改革的诚意不足,而加强控制、维护政权的意图却很强。
在郁闷中度过几日后,15日,传闻中一周才出得来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前出炉。因第二天需要给人讲课,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学习、消化。不曾想的是,学习的过程竟变成开心之旅:废除劳教、“单独二胎”、户籍改革、减少政府干预、银行准入及普惠金融、高考改革、农地改革等,公众所期待的改革“干货”尽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全会把握的主线条非常精准:一是以改革释放红利,以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革的目的为的是发展;二是将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为主攻方向,政府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事实上成为新的改革重点,可谓击中要害;三是真正启动全面改革与顶层设计,同时将经济改革作为中心,可谓顺应时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四是成立了两个新机构,从而打破现有权力体系和利益格局,在组织上确保为改革保驾护航且执行落地。
有许多提法也很精彩,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以为这才算真正抓住了国家崛起的奥秘,一如圣经所说“公义使邦国高举”;“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显然是破解房地产困局不可缺少的一环;“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这是打破收入两极分化以及权贵经济的法门所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要是真做到这条,中国经济年增长重回10%都有可能。
不怕小步走
掩卷长叹,三中全会的报告的确是一个划时代的报告,一个振奋人心的报告。两万字,哪怕到2020年时能落实一万字,中国都相当有希望。虽然官员财产公布等社会呼吁强烈的内容尚未写入,但没有关系,中国的事情要慢慢来,只要不断往前进步,无论一小步还是一大步,国家就有希望。
我想不明白的是,在《公报》和《决定》之间发生了什么,公报让人想跑路,决定却让人看到中国仍然坚定地走在现代化的正路上,让人想留下。那些想看看三中全会再决定是否移民的朋友,或许可以更多地考虑还是留在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男人的家!一个锐意改革的中国,才是有希望的中国!管理
责任编辑:马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