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HR > HR

文章搜索

关键字:
总期号:
期  次:
 
微博
微信
HR
用现代“稻德经”打造高效人才供给机制
作者:本刊记者 史亚娟  发布日期:2017-10-17  点击数:

“良知+数字”是企业未来不断去塑造的经营模式

演讲|青岛知行合一总裁 姚凤鹏整理|本刊记者 史亚娟

“知行合一”从2006年开始研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注:《中外管理》一直沿用杜拉克)思想,至今已有11年;从2009年开始研究稻盛和夫思想,至今已有8年时间。多年管理咨询公司的经验告诉我,唯有将东方智慧和西方管理工具相结合,才能真正给中国企业带来帮助。我称之为“现代稻德经”管理模式。

 

自我造血,重要的是激发“心力资源”

“人才供给”旨在于企业内部培育、激发拥有经营意识的经营人才。换言之,企业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活力,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造血。

在此分享一个新名词——“心力资源”,当下人力资源之所以让人压力备增,就在于没有有效激发员工“心力资源”。对企业而言,“人”是企业的核心,“心”是一个人的核心。那么,如何激发员工的“心力资源”,让其能与企业同心同德地走下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命题。

我们为此做了一个“人性化模型”。人性化模型的“心脏”部位是经营哲学。经营哲学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独创,可理解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只有拥有了正确且统一的经营哲学,员工才能有效地参与经营、开展经营。

为何经营方式如此重要?理科生出身的稻盛先生一直在思考一个命题:人生与工作能否用一个公式求解?他发明的“人生方程式”(成功方程式)告诉我们,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在稻盛看来,能力差、热情低、思维方式对的员工,不至于祸国殃民;但能量强、热情高、思维方式差的员工,却有可能殃及企业。

企业要想激活员工,必先统一员工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企业保持一致。

我们通过不断学习稻盛经营哲学得出一个逻辑:所有经营结果都由经营行为影响产生,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思维方式影响产生,而真正影响经营结果的,是思维方式而非行为。所以简单通过管理手段和制度去控制员工行为,不去尝试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将无法从根本上影响经营结果。通常我们激发员工惯用的是物质激励,方法看似简单有效,却并不持久,甚至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段遭遇天花板。

前段时间有幸跟随《中外管理》杂志一起参访了多家日本企业。其中既有稻盛1959年创建的京瓷,也有有着4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企业。这些企业经营成功的秘诀是,明确自身经营使命,让每位员工明确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这才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

 

组织变革,从“正三角”到“倒三角”

当员工的心发生变化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组织改变。因为员工有了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必然会想找一个平台去实现自我,不断在工作场景中去参与经营。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俚语很有道理,员工不身处某一工作岗位,永远不会思考那个岗位该思考的问题。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的“屁股”放在经营者的“脑袋”上,因为企业的董事长、CEO只有一个,这时就要把大企业变小,让人人都可以立足现场、开展经营。

这背后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从“正三角”变为“倒三角”。同时组织变革也将促使组织运行形态的改变,最初的“正三角”组织结构,是属于“以领导、以权力为核心”的简单管控式组织结构,缺点是企业越大,组织越臃肿,臃肿到一个报销单都要经28人签字方可生效。而“倒三角”则是以用户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的,人人都要在组织内部找到自己的客户,明白自己究竟是在为谁服务,工作的目标也应是能否为给客户带来价值。只有这样,组织结构才能真正从“正三角”转变为“倒三角”。

“倒三角”组织模式的最有利一面,是可以改变组织变大后的“官僚”问题。要知道“官僚”不是央企、国企的通病,在民营企业同样存在。

 

如何让员工在组织中找到成就感

组织变革之后,接下来要让员工在组织找到成就感。“人性化模型”的心脏部位——经营哲学,离不开两个“抓手”:组织平台和核算体系。

在此,我要重点讲一下核算体系。不仅是核算经营效益,还要核算经营效率。稻盛有一个独创的“管理会计”理念,要求每一经营单元都要算好“单位时间附加值”这笔账。公式是“单位时间附加值=收入减费用÷劳动时间”。其中“收入费用”是一个效益指标,“劳动时间”是一个效率指标,那么,如何用最少的人工、最高的效率,来实现最大的价值,进而促使每一个经营单位都去追求这一目标,是稻盛抛给我们的命题。通俗讲,如何让人人都参与经营,如何通过以上核算体制让经营变得简单,值得每位经营管理者思考。因为经营无非可概括为三件事:提高收入、降低费用、缩短劳动时间。

经营如同开飞机,要让飞机安全飞行并着陆,一定要参照仪表盘上的实时数字,这是作出快速决策的依据。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这样的仪表盘,让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负责工作的经营状况,根据相关经营数字展开决策。

员工参与核算后,便会知道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才能提高效率,带来更高的经营收益。其中,核算表就是让员工感知通过核算创造多少价值的最直观体现,它可让员工收获极大满足感和成就感,感觉做经营是件有意思的事。

我们为此构建了一套目标与激励联动体系——薪酬绩效,以让员工能自发树立并挑战高目标。多维度的人事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因,更要关注果。员工只要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再配以一定程度的努力,必能创造业绩。相反,如果只让员工追求果,就会引发两种可能,一是他为了达到那个果而不择手段,二是因惧怕失败而不敢创新。所以绩效激励要做到“因果结合”,激励员工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如此才能带来企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良知+数字”是企业未来不断去塑造的经营模式。如何去实现它,我们要向稻盛和夫和杜拉克虚心取经。

(本文根据“第11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演讲编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朱丽

来源:《中外管理》

 

 

     
第2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邮局网上订阅 | 赛迪顾问 | 新浪财经 | 和讯 | 科特勒咨询 | 中华英才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 HR人力资源学院 | MBA之家 | 中国总裁培训网 | 找同行网 | 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 | 每日经济新闻 | 数字商业时代 | 价值中国网 | 千百度传播机构 | 人力资源咨询 | 豆丁网 | 新华信 | 中国采购经理人论坛 | 天津开发区投资网 | 第一赢销网 | 中国电池网 | 人力资源软件 | 网站建设 | 天强管理顾问 | 克劳士比中国学院 | 国际人力资本网 | 企业管理世界网 | 中国管理教育网 | 供应链导讯 | 寰通科技 | 和君咨询 | 泛联供应链 | MBA图书网 | 中国中小企业俱乐部 | 赛迪网情报中心 | 成都大势管理 | 家和业咨询 |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 3SEE市场研究信息网 | 匡时国际 | 企业网景 | 策点调研 | 包年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