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某个星期一凌晨,美国PCI沟通公司(PCI Communications)共同创办人斯普雷格(Robert Sprague),突然接获通知,公司的另一位共同创办人,前一晚被杀身亡。
斯普雷格先是经历了情绪大海啸,从震惊、不敢相信一直到难过,各种情绪连番上阵。接着他尽快准备亲自告知员工这则坏消息。
人力资源杂志(HR Magazine)指出,公司里有员工过世,消息一出,几乎所有的援助都是针对员工家人,至于可能是每天跟员工分享最多清醒时间的同事,常常被忽略。
跟过世员工特别亲近的同事,以及员工是突然过世,或者过世原因令人难以接受的情况时(员工安祥地在睡梦中过世,跟意外身亡对同事造成的冲击程度不同),公司尤其需要照顾到同事的可能需求。
斯普雷格在办公室里集合所有员工一起宣布,之后再透过计算机向所有不在总部工作的员工一起宣布。即便当时他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所知有限,还是尽可能告诉员工所有细节。
在情绪来袭后,一般人紧接着会想到,这件事对自己将造成什么影响。因此斯普雷格向员工担保,公司会继续运作。而且虽然公司大部份的客户都已从媒体上得知消息,他还是一一打电话向客户保证公司会照常运作,不会影响到他们。
美国一家危机管理公司的总裁凡迪波(Bob VandePol)认为,PCI因为员工不到五十位,规模够小,所以适合一次宣布消息。万一公司的规模更大,应该考虑宣布的对象以及方法。
他建议以员工过世造成的影响力将同事分组,公司在跟每组的员工沟通的方式和提供的资源应该不同。例如,员工生前的好朋友跟根本不认识员工的人,公司应该有不同的对待。另外,还有一组应该包括客户与合作厂商。
美国一家顾问公司的执行长海格(Dawn Haag-Hatterer)赞成这样的说法。虽然客户与合作厂商不是公司的员工,但是如果他们是在工作上常跟过世员工接触的人,公司应该主动打电话告知他们。
至于公司要跟过世员工的家人连络时,他建议由够镇定、富有同情心,而且非常了解相关事宜的员工出面。代表公司拜访的员工,最重要的任务是向家人表达同情与支持,以及将会负责处理后续事宜,例如,跟工作相关的保险。
海格强调,像保险这种后续事宜,通常家人没有心情讨论,他们既忙碌又情绪化,没办法记得细节,也没办法做出头脑清醒的决定。所以最理想的做法是,强调公司将来会让家人知道所有的细节,他们现在先不用做任何事。留给家人一张名片,约定几星期后再慢慢跟他们解释。
来源:EMBA网